醫療常識★重要!把握九個飲食原則!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40%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食物加工、烹飪方法等因素有關,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特別是與吸煙、喝酒有關。因此,只要我們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重要!把握九個飲食原則!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餐飲食有規律,不暴飲暴食,不大魚大肉,冷熱要平衡,雜精要搭配,膳食均衡,葷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每天食物品種越多越能獲得全面豐富的營養素。注意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2、順應天然,少吃精加工的食品
不吃酸漬、鹽醃、煙熏、燒烤、煎炸以及添加色素香精的食品。烤魚、烤肉時應避免肉質燒焦,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熏肉只能偶爾食用。少吃一些酸菜、醃菜和泡菜,這些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人體遇到蛋白質分解的氨就可以結合成為亞硝氨,這是導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3、多吃澱粉類食物 
經常吃各種穀類、豆類、紅薯、植物類根莖。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纖維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的發生。

4、多吃蔬菜水果 
每天應吃400~600克果蔬,其中綠葉蔬菜、胡蘿蔔、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吃水果的原則為飯前一個小時,飯後兩個小時(柿子,香蕉,橘子,番茄等不適合空腹吃)。

5、戒煙限酒
喝酒引起的胃潰瘍和酒精性肝硬化都是癌前病變,可直接導致癌症。喝傷了胃,喝壞了肝,胃癌和肝癌就不遠了。經常飲酒還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等的危險。即使要喝,也儘量控制不超過二兩,相當於250ml啤酒、100ml紅酒或25ml白酒。不要抽煙,或者戒煙。抽煙的人有一半會死於與抽煙相關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國,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煙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為吸入二手煙造成的。

6、減少紅肉攝入量
紅肉會增加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危險。每天吃紅肉應少於90g,最好用魚和家禽代替紅肉(即牛、羊、豬肉)。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胰腺癌有關係,故要限制高脂飲食,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多以植物油代替。

7、限制鹽和調料
限制醃制食品的攝入並控制鹽和調料的使用,高鹽飲食會增加胃癌的患病率。

8、不吃污染黴變食物
不要食用過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少吃含黃曲毒素高的食物,如發黴的花生、花生醬、黴變的食物,這些食物具有相當強的致癌性。

9、合理進補來提高免疫力
適當補充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蟲草、人參、蜂王漿、西洋參、靈芝、枸杞、黑木耳、薏苡仁、紅棗、大蒜、海藻、香菇、蘿蔔、蘑菇、納豆等;多吃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紅薯、西蘭花、胡蘿蔔、洋蔥、蕃茄、甜菜根、黃瓜、甘藍、檸檬、芽菜、豆類等。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40%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食物加工、烹飪方法等因素有關,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特別是與吸煙、喝酒有關。因此,只要我們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歡迎分享!

相關文章閱讀:

你不能不知道!養身一定要關注的六個『健康三角區』!

(女生必看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188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華航染疫風暴一發不可收拾,從貨機機師一個爆一個,演變到諾富特飯店的大規模群聚事件,威脅社區安全,包括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內,外界開始湧現批評打疫苗順序的批評聲浪,衛福部長陳時中今(3)日在廣播節目中回應,公費接種對象順序早在打疫苗1個月前就公告「有意見的人,那時候為什麼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華航染疫風暴擴大中,衛福部長陳時中口中目前最大隱憂就出在諾富特飯店員工的後續家庭群聚事件,尤其,昨新增的同住家人個案,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遭指不但有花東旅遊史,還在台北車站附近公司上班,足跡卻沒被公布,陳時中今(3)日證實,該案的花東旅遊史不在可傳染期內,「公布足跡...

閱讀詳情 »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1/04/聰明吃B群-對身體有好處.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斷斷續續吃維生素B群有一段時間,為什麼是斷斷續續,而非「每天吃一顆」?與B群特性及筆者生活飲食有關。 很早就有吃維生素B群的習慣,在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25歲莊姓男子因包皮過長,容易堆積污垢,在考慮後至醫院進行割包皮手術,沒想到因為年輕力盛凍未條,未聽從醫囑在性事上休兵待機一個月,在手術後第十天就和女友進行親密行為,導致完事後性器官傷口腫脹、裂開一大塊且出血滲液,趕緊在女友陪同下前往醫院急診求救。  二次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