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要!把握九個飲食原則!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40%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食物加工、烹飪方法等因素有關,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特別是與吸煙、喝酒有關。因此,只要我們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重要!把握九個飲食原則!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餐飲食有規律,不暴飲暴食,不大魚大肉,冷熱要平衡,雜精要搭配,膳食均衡,葷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每天食物品種越多越能獲得全面豐富的營養素。注意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2、順應天然,少吃精加工的食品
不吃酸漬、鹽醃、煙熏、燒烤、煎炸以及添加色素香精的食品。烤魚、烤肉時應避免肉質燒焦,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熏肉只能偶爾食用。少吃一些酸菜、醃菜和泡菜,這些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人體遇到蛋白質分解的氨就可以結合成為亞硝氨,這是導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3、多吃澱粉類食物 
經常吃各種穀類、豆類、紅薯、植物類根莖。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纖維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的發生。

4、多吃蔬菜水果 
每天應吃400~600克果蔬,其中綠葉蔬菜、胡蘿蔔、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吃水果的原則為飯前一個小時,飯後兩個小時(柿子,香蕉,橘子,番茄等不適合空腹吃)。

5、戒煙限酒
喝酒引起的胃潰瘍和酒精性肝硬化都是癌前病變,可直接導致癌症。喝傷了胃,喝壞了肝,胃癌和肝癌就不遠了。經常飲酒還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等的危險。即使要喝,也儘量控制不超過二兩,相當於250ml啤酒、100ml紅酒或25ml白酒。不要抽煙,或者戒煙。抽煙的人有一半會死於與抽煙相關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國,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煙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為吸入二手煙造成的。

6、減少紅肉攝入量
紅肉會增加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危險。每天吃紅肉應少於90g,最好用魚和家禽代替紅肉(即牛、羊、豬肉)。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胰腺癌有關係,故要限制高脂飲食,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多以植物油代替。

7、限制鹽和調料
限制醃制食品的攝入並控制鹽和調料的使用,高鹽飲食會增加胃癌的患病率。

8、不吃污染黴變食物
不要食用過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少吃含黃曲毒素高的食物,如發黴的花生、花生醬、黴變的食物,這些食物具有相當強的致癌性。

9、合理進補來提高免疫力
適當補充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蟲草、人參、蜂王漿、西洋參、靈芝、枸杞、黑木耳、薏苡仁、紅棗、大蒜、海藻、香菇、蘿蔔、蘑菇、納豆等;多吃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紅薯、西蘭花、胡蘿蔔、洋蔥、蕃茄、甜菜根、黃瓜、甘藍、檸檬、芽菜、豆類等。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40%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食物加工、烹飪方法等因素有關,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特別是與吸煙、喝酒有關。因此,只要我們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歡迎分享!

相關文章閱讀:

你不能不知道!養身一定要關注的六個『健康三角區』!

(女生必看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188

相關推薦

指紋上的圈圈代表什麼暗示你的健康和一生運勢。指紋由不同長短、形狀、粗細、結構的紋線組成,分鬥、箕、弓三種基本類型。從指紋可看出遺傳規律和某些疾病的跡象。如有一種先​​天性癡愚病,這種病人的指紋便不同尋常。所以,科學家正不斷探索研究利用指紋以及掌紋和足底紋等診斷疾病。 拇指反應我們大腦前額葉區的功能,...

閱讀詳情 »

九月底,確診西非境外首例伊波拉患者在美國出現。疫區感染人數二十天翻倍成長,三個月後病例將突破百萬人,預計明年秋天將席捲全球。 文.梁少珊 史上最嚴重伊波拉疫情持續延燒。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要阻止三月爆發的這場疫情擴散,必須採取「激烈手段」。《彭博商業周刊》引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 當全台民眾身陷黑心「油」風暴之時,同樣被視為民生必需品的「茶」,安全恐怕也亮起了紅燈!根據《今周刊》調查,市售的茶葉、茶包嚴重充斥著農藥殘留,在我們檢驗的53 項產品、共58 個樣本中,即有7 項產品、8 個樣本有農藥超標的情形。而吊詭的是,在未超標的樣本中,則出現一款產品同時殘留22...

閱讀詳情 »

這是發生在中國內陸貧民區的真實故事......因為家裡很窮,一位慈母,為了患皮膚病的孩子,割光整個腹部的皮膚,移植到孩子身上。為了省錢,不用止痛藥,手術後四天就停止服用止痛藥。每天忍受著皮膚帶給她無窮無盡的痛楚。我們不明白,這樣移植皮膚來治療皮膚病的做法是否正確;但是,對於如此為孩子犧牲的母親,我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